(相关资料图)
《通往善治之路:现代国家的治理技术及其运作逻辑》 韩志明 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21世纪是治理的世纪。多一些治理,少一些统治,是21世纪全球治理变革的基本主张,也是当代世界各国治理转型的重要特征。相应的,有关如何治理的问题也顺势成为理论研究的热潮,其中对治理技术的研究成为治理变革和创新研究的焦点问题,引发了政治学和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研究者的兴趣和热情,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研究热潮,也构成了考察和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向度。
技术从来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复杂的。国家治理的技术不简单等同于科学技术,其中既有“硬的”物质性技术,也有“软的”管理性技术,比如网格化管理和城市大脑等。虽然治理技术多种多样,形制各异,但对于究竟什么是治理技术,理论研究者往往又莫衷一是,充满分歧。不过,也正是治理技术的多样性、多维性及不确定性,启发了关于国家治理的全方位思考,特别是推动了有关国家治理究竟应该如何贯彻、执行和落实等环节的研究。
作为国家治理的工具,治理技术有着不同的类型,包含了不同的结构和要素,塑造了不同的治理形态,也会产生不同的治理效应,还形成了不同的生成、演进和发展逻辑。治理技术的本质是国家权力进入社会的途径和中介,国家通过搜集和整理社会事实的信息,以对社会进行监测、管控、干预、支配以及服务,从而建构和塑造秩序。各种治理技术交错丛生、盘根错节,既交互补充,又相互抵消,形成了高度复杂的治理景观。
进一步说,任何治理技术都是权力、利益和信息的综合体,其中权力是治理技术的内核,界定了谁有资格参与治理,决定了行动者之间的权力分布,尤其是用什么方法来行使权力;利益是治理技术的主线,内含于治理技术的各个环节中,影响着社会行动者的策略选择及其相互关系;信息是治理技术的神经系统,展现了治理技术的运作原理,表明了治理技术是如何作用于特定的人或事的。
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法律制度往往是相对基础性的手段,不容易发生变更,至少变更的过程比较复杂,成本比较高,而治理技术则是相对灵活的东西,牵连的利益和引发的震荡都比较少,更容易进行修正和调整,因此也往往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变革的对象。实际上,治理技术变革是国家应对和处理现实挑战的重要选择,也极大地影响了国家治理的效能。因此,治理技术是有竞争性的,选择和应用不同的治理技术,构成了国家治理变革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直接显现了国家治理的价值、结构及面貌等。
本书旨在讨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所蕴含的治理技术及其运作逻辑。首先,界定和厘清了治理技术的概念及类型,确立了治理技术分析的基本框架;其次,从信息维度剖析治理技术的运行,探讨了治理技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再次,探讨了协商民主、网格化管理等治理技术应用的特殊逻辑,特别是在城市的场景下探讨了治理技术的应用问题;最后,对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批示和典型政治进行了探讨,展现了本土情境下的治理技术及其运作逻辑。
治理技术的研究方兴未艾,值得期待。在当前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时代,各种治理技术也在进行持续而深刻的转型升级,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治理场景,带来更加复杂的治理景观。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跟踪研究。
(原标题:现代国家的治理技术及其运作逻辑)
流程编辑:u027
版权说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站上的文字、图片、图表、漫画、视频等内容。未经许可即使用,或以此盈利的,均系侵害本网站著作权及相关权益的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联系方式:takefoto@vip.sina.com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