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开盘,期货市场冲高回落,令1月份涨幅大幅回吐。但仍有品种收涨20%以上,是谁呢?一起来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01
行情回顾
1、 板块表现
进入2023年,期货市场延续上涨态势。商品指数涨幅扩大至1.84%。其中,化工板块表现最强,涨3.53%。农产品、有色金属小幅上涨,涨幅不到2%。黑色板块微涨,涨幅仅0.22%。因白银下跌,拖累贵金属成唯一下跌的板块。
图1:2023年1月期货市场各板块表现
2、 重点品种
1月份,统计的60个主流期货品种中,39个上涨,21个下跌。表现最强的是LPG,大涨21%。其次是沪锡,涨超10%。股指期货在股市反弹带动下,普遍大涨。表现最弱的是油脂,菜油、棕榈油分别下跌7.42%、5.2%。
图2:2023年1期货市场主要涨跌品种(取自指数涨跌幅)
纯碱&玻璃
图3:纯碱指数走势
玻璃、纯碱此番强势上涨,主要是受宏观预期提振。尤其是玻璃,实际基本面来看,库存仍处于相对高位,且春节期间已重新累库至7612.2万重量箱的高位。在价格上涨之后,原先计划冷修的生产线也因此放缓,供应端压力仍在。纯碱虽然是高开工、低库存格局,但节后也出现小幅累库,跟随玻璃出现回落。
开年后,需求向好预期逐渐进入验证阶段,若需求如期恢复,上涨或延续。若强预期未能兑现,在盘面已大幅上涨的情况下,需警惕预期透支带来的盘面下跌。尤其是涨幅较大的纯碱,盘面来看,MACD指标已有顶背离迹象,可多加注意。
油脂
图4:油脂板块走势
1月份,油脂先抑后扬,但总体上仍处于宽幅震荡格局。后市来看,仍是多空因素交织。需求端,随着旅游及餐饮业出现复苏,油脂消费有增加预期。印尼从2月1日起强制执行B35政策,增加了棕榈油的生柴消费。供给端,随着阿根廷天气改善、种植即将结束,天气炒作进入尾声。巴西大豆已开始收获,虽然进度慢于同期,但集中出口在望。中国、印度棕榈油库存处于高位,面临去库问题,同时进口不积极导致主产国出口低迷、累库压力加大。综合来看,油脂大概率延续震荡格局。
02
市场情况
1、成交、持仓规模
中国期货业协会最新统计资料表明,以单边计算,1月全国期货交易市场成交量为39802.01万手,成交额为30.03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0.18%和18.04%,环比分别下降39.85%和37.43%。1月期货市场持仓量3619.11万手,环比增加1.35%。
图5:202201-202301期货市场成交情况
1月份,前十大成交品种基本不变。铁矿石成交量下滑较多,环比下降46%,跌出前十,被棕榈油取代。
图6:2023年1月期货市场成交量前十
1月份,前十大持仓品种基本不变。受黑色行情带动,热卷持仓环比增加2%,重新进入前十。
图7:2023年1月期货市场持仓前十
03
市场重大事件
04
后市展望
由强预期主导的本轮商品上涨已持续3月有余,且积累了较大的涨幅。但是,上涨过后,弱现实问题迟迟看不到改善,引发市场担忧,导致节后市场冲高回落。加上当前春节刚过,未全面复工,短期内信心不足。
然而,目前来看,国内经济复苏的主逻辑并没有改变。1月3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值提高0.2%至2.9%,并预估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为5.2%。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实需求的恢复能否跟上,这很可能是今后扰动上涨节奏的主要因素,也是我们跟踪关注的对象。最新数据显示,1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0.1%,升至临界点以上。1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为49.2%,虽然仍处于收缩区间,但高于上月0.2%,均表明制造业景气水平开始回升。
品种板块来看,与宏观经济关系密切的黑色、有色等品种可能更受益于经济复苏。化工板块受益于需求恢复的同时也面临较大的投产压力,而且品种间投产程度有所差异,走势可能更复杂、分化一些。比如苯乙烯、PTA、乙二醇、PP产能增速较大,约在20%。PVC、甲醇、塑料等大约在5%,可多关注其投产进度。